
文 |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 于施洋,王璟璇
我國正處于大力發展數據事業的關鍵時期,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據要素市場培育及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全國一體化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https://sjdj.nda.gov.cn)于2025年3月1日正式上線,標志著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邁出重要一步。
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是構建全國一體化公共數據資源登記體系的重要信息系統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公開印發《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實施規范(試行)》《關于建立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構建起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為核心的相關“1+3”政策體系。其中,《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構建全國一體化公共數據資源登記體系。登記機構執行全國統一要求,按行政層級和屬地原則,提供規范化、標準化、便利化登記服務。直接持有或管理公共數據資源的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需對納入授權運營的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對未納入授權運營范圍的數據資源,以及利用被授權數據資源加工形成的數據產品和服務鼓勵登記。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是開展登記工作的信息化載體,實行“一個標準、兩級平臺”。國家登記平臺與省級登記平臺依托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實現統一賦碼、互聯互通,逐步構建起職責明確、分工負責、運轉有序的全國公共數據資源登記體系。3月1日上線的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是支撐全國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全流程服務,構建全國一體化公共數據資源登記體系的重要信息系統。當前包括登記指引、登記公示、登記查驗、資源查詢、登記政策等核心內容,支撐全國所有公共數據資源登記采用統一編碼機制,實現“一證一碼”的登記確認單管理方式。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兩項,一是支撐中央和國家機關及其直屬機構、中央企業的公共數據資源登記業務開展,二是作為中央節點,實現全國登記信息的互聯互通。
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對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意義重大
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上線首日,已有醫保、氣象、自然資源等多類國家級公共數據登記上線,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上海、廣東、海南、四川、陜西、寧夏、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地依托國家平臺開展了登記工作。此外,山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等省級平臺實現與國家平臺順利對接,同步上線運行。未來將有更多省份登記平臺陸續上線并實現與國家平臺的互通。
在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中,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可發揮三方面積極作用。
一是明確數據持有和開發利用狀態,規范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程序包括申請、受理、形式審核、公示、賦碼等。登記信息向社會公示并接受公眾提出合理異議,是完善授權運營披露機制的重要手段,促進公共數據資源規范、合規對外供給。
二是強化公共數據資源管理,構建全國公共數據資源“底賬”。開展公共數據資源登記是中央與地方統籌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建立公共數據資源底賬,筑牢數據資源底座的主要途徑。
三是促進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加快公共數據價值釋放。通過建立全國統一流程、統一標準、互聯互通的公共數據資源登記體系,便于形成一體化的公共數據資源、公共數據產品和服務的目錄體系。通過公示和開放登記目錄查詢,為數據需求方提供更加準確、全面的資源查詢渠道,促進供需對接。
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將推動全國一體化數據資源登記體系邁上新臺階
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登記體系對于落實黨中央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決策部署、破解兩級數據交易市場中數據確權難實現數據增值、夯實全國數據資源基礎和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為推動全國一體化數據資源登記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下一步,一是持續優化平臺功能,提升登記服務質量。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功能,更好滿足用數主體的多元化需求,助力加快釋放公共數據價值,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更多省份統籌本區域內登記平臺建設,與國家平臺實現數據互聯互通,達到一地登記、全國通用的效果,為推動數據市場一體化發展奠基基礎。二是加快編制數據登記標準規范,實現各地登記流程的統一、規范。重點從登記流程、登記申請材料、登記審查內容、信息披露等方面明確業務標準,從統一身份認證、數字簽名、區塊鏈、登記確認單版式等方面明確技術標準,確保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規范運作,實現中央和地方數據資源登記標準統一。三是積極夯實中央地方數據登記機構,加強全國一體化的登記隊伍建設。一方面,依托數據登記平臺,通過開展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工作,逐步建立中央、省、市多級登記機構,方便各登記主體按照行政層級和屬地原則開展登記申請;二是通過線下或線上方式定期組織登記培訓,加強登記人才培養,通過公共數據資源登記業務培養的登記隊伍,未來可無縫銜接到企業數據和個人數據等社會數據的登記工作中。